今年的国庆大阅兵想必大家都看了吧!那整齐的步伐,矫健的身姿,还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看的小编也是一阵阵的激动哇。现在国力昌盛,国泰民安,咱们国家很多方面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实在是国民的幸福。
唯独有一件事,虽说咱们是世界第一,却让人忧心。因为自2013年权威部门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超过美国,超过印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以来,“糖朝盛世”这顶帽子就被扣上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情况呢?有很多的国内外证据皆指向了“节俭基因”学说这一结论。
196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尼尔首次提出“节俭基因”学说。他认为,人类祖先曾长期生活在食物匮乏中,生产力低下与人口过度繁殖导致饥荒频发。因此,那些具有“节俭”适应性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将食物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的人,才能更容易生存下来。而这些具有“节俭基因”的人,原本是自然进化的胜出者,却在稳定富足的现代社会,因更易囤积脂肪而患上糖尿病。
所以说,咱们从过去吃不饱穿不暖,到现在的生活富足,生活水平可谓天差地别,只不过凡事过犹不及,吃得太好,咱们糖尿病的队伍才会越来越大。尤其是那些年龄大于40岁,有家族遗传史,肥胖,压力过大,运动太少的人群,更加容易罹患糖尿病。
不过,大家也不用慌张,在未得病或者只是血糖偏高尚未诊断的情况下,咱们是可以预防的。咱们今天就来介绍一下,糖尿病的营养预防。首先什么是营养预防呢?通过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yingyang therapy, MNT)来干预生活方式,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的危险降低 30%~58%。
防治肥胖是饮食干预的主要目标
由于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伴有体重超重或肥胖,而体重超重会加重胰岛素的抵抗,加重糖尿病病情。有很多的临床实验证实,有很多患者通过减重能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不管是不是已经发生了血糖的异常,控制体重都是很重要的。
限制总能量基础上,选择低血糖指数饮食
限制总的能量,是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总原则之一,不过低血糖指数饮食在我国却是刚刚兴起不久。在今年7月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30》中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参照《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做到:合理饮食,主食定量(摄入量因人而异),建议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全谷物、杂豆类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建议餐餐有蔬菜,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GI水果。
那么GI到底是啥呢?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百分比值
GI值,明确了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大小。为让大家更好的理解,打个比方:好比白酒度数越高越容易醉,GI值越高越容易升高血糖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0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70以上时,该食物为高GI食物。高GI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营养物质会被缓和地消化、分解,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慢。
来自上海医谷,为糖高人群设计,低升糖指数(低GI)的特殊食品
全国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在用
全民低GI 每日DGI
减少脂肪比例——除了ω-3脂肪酸,几乎所有类型的脂肪都可能造成胰岛素敏感的负面效应。
膳食当中过高的脂肪比例,也会造成胰岛素的负担,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不要认为不吃动物油就没关系,植物油吃的多也一样会造成危害。咱们还是要严格按照推荐的量来吃,每天炒菜的油最好不超过20g,即使是可提供ω-3脂肪酸的深海鱼油,可转化成ω-3脂肪酸的亚麻籽油,紫苏油等也不能过量。
增加膳食纤维——每天14g/1000千卡
按照成人每天2000-3000大卡的热量摄入,膳食纤维至少需要28~42g。但调查表明,国民现在膳食纤维摄入量太少,平均只有13g左右,距离推荐摄入的量差的太远。
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有着非凡的作用,如降血脂,降血糖,改善肠道健康等,可因为咱们吃的太精细,精细的米面去除了膳食纤维,蔬菜水果吃的量不足,偏好肉类和深加工的零食,自然膳食纤维的量摄入不足。
当然,除了饮食方面的预防,咱们还需要注意的还有其他方面,如增加运动量,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每周150分钟,减少静坐;戒烟限酒;调节心情,缓解压力等等。
小编由衷地希望大家都能通过预防来防止糖尿病的发生,血糖高的人们可以减缓其发展,全民共同努力,争取早日甩掉”糖尿病第一大国”的帽子吧!
2022-05-23
2022-05-23
2022-05-23
2022-05-23
2022-05-22
2022-05-21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20
2022-05-19
2022-05-19
2022-05-19
2022-05-18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