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常见疾病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logo

banner
大众健康网 > 中医 > 中药方剂 > 中医四诊指的是什么?

中医四诊指的是什么?

发表时间:2023-07-13 10:35:57 来源:互联网

中医通常指以传统中医学为主的医学,因此有汉医之称,是进行人体生理、病理和疾病诊断及预防的一门学科。中医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大致形成,此后随着朝代更迭不断地总结发展,并且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均带来了极大影响,如韩国韩医学、日本汉方医学、越南东医学、朝鲜高丽医学等都是在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医是一类相对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病理判断时是以“四诊”进行。早在《黄帝内经》里就对中医疗法进行了记载,并提到:“诊法何如……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足以看出诊法实质即对人体展开全面诊察的方法,以此来对人的健康以及疾病发生情况作出判断。中医“四诊”是扁鹊在对前人经验进行总结的情况下归纳所得的“四诊法”,包括望、闻、问、切。迄今为止,4种诊法在中医科室的应用仍较普遍,属于辨证论治的关键依据。“四诊”中的各部分均有其特色,彼此配合,不能相互取代。唯有注重融合,扬长补短,进而对病况有全面且系统地了解,作出准确分辨,方可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传承。

对中医学“四诊”的认识:主要需从望诊、闻诊、问诊、切诊4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望诊 望诊,即使用眼睛看,查看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舌头、面色或排出物等。以此来对患者病情作出判断。中医学经长时间的临床研究已得出经验,人体外部与五脏六腑间关联紧密,尤其是人的舌部、脸部,故而观察外部,能够明确整体病变情况。在《黄帝内经》里曾记载:“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足以看出望在中医“四诊”中的重要性。望全身主要涉及四大层面:望色、望神、望态、望形;而望局部主要涉及望颈项、望头面、望躯体等;望排出物涉及望排泄物、望分泌物等;望舌涉及望舌苔、舌质等。典型的即望色:一个患者走进诊室,中医大夫看一眼,发现患者面色发黄,枯槁无光,则知该患者可能存在脾虚失运气血不足之症;又如望舌,不同人舌头存在差异,通过观看发现患者舌苔黄厚,存在剥脱现象,则知该患者湿热内盛,并且胃阴不足。

2.闻诊 闻诊即听声音与嗅气味,以这两种方式掌握患者健康情况,进行疾病诊断。听声音即对病患声音、咳嗽、呼吸、语言、肠鸣等声响进行听诊;嗅气味即对病患体内的各类分泌物、身体外层散发气味等各类气味进行嗅诊;人体各类声音以及气味,均为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以及病理改变过程里所呈现出来的,可对脏腑生理以及病理变化给予反映。典型的即部分患者咳嗽声重浊沉闷,多为实证,是寒痰湿浊停聚在肺,肺失肃降引起。又如患者进诊断室后则嗅到烂苹果般味道,多为糖尿病重症。

3.问诊 《黄帝内经》里记录了不少问诊的详细内容,奠定了中医应用以及发展的基础。当前,问诊在临床同样受到各大医家关注,经长期临床实践以及持续完善补充,问诊已变成医生和患者展开直接交流的信息获得之法,在疾病诊断里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为很多疾病在治疗前要进行病情分析,对病位给予判断,了解病性,则需获得关于家族史、病史、起病、现在症状等信息,唯有问诊方可做到,进而达到辨证论治之效。尤其是患者产生客观体征,只存在一些自觉症状的现象,通过问诊便于医生抓关键线索进行准确诊断。如部分小儿哭啼着主诉肚子不适,那么在诊断时则需询问饮食与口味、问二便、问寒热、问耳目、问睡眠等。

中医四诊指的是什么?

4.切诊 切,为靠近、接触、按压之意。切诊即医师通过手指或手掌来按、触、压、摸病患的一些部位,以此对病情作出评估、了解病况的方法。切诊属于中医“四诊”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在疾病与健康信息获取方面发挥辅助作用。主要有切脉与按脉两大类型:

切脉——把脉、号脉、摸脉。医师以手指对病患一些特定部位浅表动脉给予切按,感受脉动应指的形象,以此掌握身体情况。中医学认为,人体血脉在全身贯通,内与脏腑相连,外和肌表相系。心主血脉、脉是血府,所以心的阳气可促气血运行于脉管里。故而脉象可将全身脏腑气血、功能、阴阳等信息给予反映。针对脉诊部位,历史上存在的方法较多,且在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中逐渐进行了完善,且受到中医大家关注,衍变成中医学里充满特色的诊断方法。从古流传下来的脉诊法包括3种方法:寸口诊法(见下图)右下。遍诊法和三部诊法。同时,依照脉的数、位、势、形细分成28类脉象,诊脉可辅助查探身体内部之病变情况,主要由医师手指触感进行判断,故而要求进行部位以及脉象的准确分别,并且做到有理论、多事件、高技巧方可对症下药。

按诊——医师通过手来检查患者某个部位,明确病患身体局部的热或冷、润或燥、软或硬,是否存在压痛感等,进而来对疾病性质、部位和严重程度等作出初步推断。

通过以上分析,已经明白中医“四诊”实际上就是通过“望、闻、问、切”4种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并经大脑的辩证思维且根据此类症状经中医理论展开分析,了解人体内部脏腑相互间病变规律以及疾病发展机理的过程。那么中医“四诊”在临床的应用原理又是什么呢?“四诊”原理,即人体发病的内部改变,能够经人的感受、外表等给予展现,并依靠患者体表意识、改变的感受进行传达。在“四诊”的使用上,中医大夫能够通过所学知识,经望、闻、问、切4种方法所收集到的患者展现出的感受、状态、变化等,来对疾病于身体的内在变化规律展开分析,以明确证型的过程。基于本质层面来看,“四诊”主要是对人体病机、病因展开分析而服务的,当前在群众中普遍存在一种错觉,即感觉“四诊”就是医师只要一把脉,什么疾病都能知晓,任何疾病均可治疗。实际上,虽说把脉能够充分感受疾病状态,明确疾病的病名与类型,但也不一定能经所收集到的资料实现疾病的彻底治愈。

总的来讲,望、闻、问、切属于中医了解、掌握疾病的四大方法,各具特色功能,不可彼此取代。疾病属于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进展过程,症状表现能够从多方面得到体现,如果只通过单一法给予诊察,可能会引起辨证信息的残缺,影响论治效果。由此可见,中医“四诊”彼此间存在证明、参照、补充之效,而要对整个病情有全方位了解,应确保临床资料充分全面、准确,就应该把所有诊法有机结合,做到望时有闻,闻时有问,问时有切,把控全局。医师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如若对望诊、切诊情有独钟,或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专长,也值得称道,然而取一法而舍三法,是否值得须综合权衡,实际上以一诊顶替“四诊”万不可取,唯有“四诊”合用,对病情展开全方位考察,方可作出准确评估。

综上所述,望、闻、问、切属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纲领,是每个中医师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对望、闻、问切疗法的使用,可便于医师收集更多病患的病况信息,从而探寻对症治疗方法,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痛苦,最大程度地改善病情,保障其身心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