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常见疾病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logo

banner
大众健康网 > 健康资讯 >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不开胸、创伤小”,惠利更多患者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不开胸、创伤小”,惠利更多患者

发表时间:2022-09-29 10:33:22 来源:互联网

心脏分隔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和右心室又分别连接主动脉与肺动脉。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为“二尖瓣”,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为“三尖瓣”,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为“主动脉瓣”,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为“肺动脉瓣”。前二者统称为“房室瓣”,后二者统称为“半月瓣”。

心脏如同一个动力泵,推动血液流向全身,为全身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成分。心脏瓣膜则犹如单向阀门,会随着心脏的跳动而周期性开放与关闭,确保血液在心脏收缩时按照正常方向向前流动,而不发生回流。我们平时听到的“心跳声”,就是血液流动时,瓣膜开闭发出的声响。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不开胸、创伤小”,惠利更多患者

【专家科普】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是指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因其他各种病变(风湿性、退行性、感染等)引起的心脏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瓣环、瓣叶、腱索、乳头肌等)发生结构或功能异常,造成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我们将心腔比作房间,瓣膜则是房间的房门。瓣膜狭窄,即瓣膜无法完全开放,血液经过瓣膜时就会受到阻力,就如同开门时房间门卡住、难以推开;瓣膜关闭不全,即瓣膜无法完全闭合,血液经过瓣膜后会回流到上一个腔室,就如同关门时房间门关不紧;还有一种特殊情况称为“瓣膜脱垂”,就如同房门合页损坏,门松松垮垮地吊在门框上,已无法正常开闭了。

这些瓣膜病变可能单一发生,也可能同时发生,可能累及一个瓣膜,也可能累及多个瓣膜,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显著变化,心房或心室结构及功能失常,最终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综合征。

【专家科普】心脏瓣膜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心脏瓣膜病临床表现主要有:①活动后心慌、胸闷、气喘、呼吸困难;②活动后疲倦、咳嗽、下肢水肿;③活动后头晕、眩晕、心前区不适或心绞痛;④夜间睡觉时无法平卧,感到憋气、心悸、胸闷、呼吸不畅,垫高枕头或坐起后症状好转等。心脏瓣膜病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受到忽视。亦有部分患者日常无明显症状,通过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或心脏彩超报告知晓。

【专家科普】心脏瓣膜病如何诊断?

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心脏彩超提示心脏瓣膜病变是诊断心脏瓣膜病的主要依据,即使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也可根据心脏杂音与彩超结果作出诊断。乏力、气短等症状主要用于判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心电图可以诊断是否伴随心律失常,X线胸片可以帮助判断肺淤血、胸腔积液等情况。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不开胸、创伤小”,惠利更多患者

【专家科普】心脏瓣膜病如何治疗?

尚无药物可以逆转瓣膜的结构性改变,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心衰症状及并发症处理,外科手术是心脏瓣膜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瓣膜置换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手术将病变瓣膜切除,更换新的人工瓣膜,继续发挥瓣膜功能。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人工瓣膜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机械瓣耐久性好,理论上可使用终身,但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生物瓣不需要终身抗凝,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但其使用寿命仅10-15年,此后需再次更换新的瓣膜。人工瓣膜的选择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与意愿以及主管医生的建议共同决策。此外,部分病变轻微的二、三尖瓣及主动脉瓣疾病患者,亦可考虑瓣膜成形术,即对发生病变的心脏瓣膜进行整形修复手术,恢复其正常解剖形态与功能。

近年来,微创小切口心脏瓣膜手术逐渐普及,其可降低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周期,提高患者舒适度。瓣膜病介入治疗亦取得重大突破,循证医学证据不断完善,适应证逐步扩宽,为高危瓣膜病或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执笔:周颖 核审:董念国)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不开胸、创伤小”,惠利更多患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历经40余年发展,已成为全国一流的集临床、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心血管病外科诊疗中心,是国家卫健委首批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重点学科(心脏移植)、国家心血管疑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省部共建)和中部心血管病诊疗中心。近5年,复旦大学全国医院最佳专科综合排名全国前5、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全国第3-4名、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影响力排行榜全国第5,均为华中第1。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不开胸、创伤小”,惠利更多患者

开展各项心血管外科诊疗关键技术,面向复杂、高龄或低龄及高难度方向转化,疑难危重病种比例>70%。实现微创技术全覆盖,病种微创全覆盖,2021年总体微创率>30%,创伤小,恢复快。先心病、瓣膜病、主动脉疾病及终末期心脏病外科治疗迈入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心脏瓣膜病诊疗中心之一,也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开展经导管实现人工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介入置换的中心。近五年完成心脏瓣膜手术5162例,术后死亡率0.98%,与国际顶尖心脏中心瓣膜外科疗效相当。

专家档案: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不开胸、创伤小”,惠利更多患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知名心血管外科专家,从事心血管外科医疗工作20余年,留学美国、瑞士。

【社会任职】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会长、亚洲胸心外科学会(ASCVTS)理事、美国胸心外科学会(AATS)会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终末期心衰外科治疗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重症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及心肺移植学组副主任委员,美国微创外科委员会委员。《临床心血管病杂志》《国际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国际创新杂志》副主编。

【专业专长】致力于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心脏外科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手术技能。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复杂先心病(大动脉转位、主动脉弓离断等)矫治术、重症冠心病杂交手术、微创小切口搭桥术、微创房颤消融手术及心脏移植手术。成功实施全国首例心肝联合移植、裸心归位及心内复杂畸形一期矫治、双胞胎肺动脉闭锁一期矫治术及全国最小年龄(3月)和最高年龄(76岁)心脏移植术。在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危重冠心病、微创冠心病及瓣膜病外科、心脏和心肺移植方面有突出成就。

【学术成绩】围绕重症心脏病外科治疗,取得系列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成果。自主研发D-shant心房分流器和体外VAD,攻克心脏移植桥接“卡脖子”技术;突破现有生物瓣制作工艺,研发新型心脏瓣膜替代物并实现临床转化。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375篇(最高IF 29.9),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项,主编主译专著8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成人)、周四上午(儿童)

【门诊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院区门诊楼2楼心外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