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常见疾病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logo

banner
大众健康网 > 饮食 > 大众饮食 > 食物发霉,最好整个扔,别为了“省”,让癌症乘虚而入

食物发霉,最好整个扔,别为了“省”,让癌症乘虚而入

发表时间:2022-06-22 10:06:52 来源:互联网

俗话说,“病从口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担心自己吃错、吃坏东西,对健康不利。然而,万事万物得把握一个“度”,食品安全固然重要,但若矫枉过正,变得“草木皆兵”,什么都不敢吃,陷入各种“舌尖上的谣言”中,反而不利健康。

一、5个“舌尖上的谣言”,你信过几个?

1.紫菜是塑料制成

紫菜真的能用塑料做成吗?2019年的时候,就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了一番检测实验。塑料和紫菜在肉眼下确实容易混淆,但是通过显微镜下的放大,就能看出明显差异了。

食物发霉,最好整个扔,别为了“省”,让癌症乘虚而入

紫菜本身是由细胞构成的,放大之后不但能看到细胞的结构,还能看到细胞内部的叶绿素和藻红素。而塑料是聚合物,即便放大之后也看不到任何细胞结构,是均一的形态,能看到少许残留的黑色染料,放大100、1000倍下的照片基本看不出差异。 (图源台州市场监管)

总的来说,紫菜与塑料有3大区别:

①在外力的拉扯下,干燥的紫菜很脆,一拉就碎裂了;而塑料的延展性好,会随着拉扯变形,不易断裂。

②浸泡之下,紫菜会沉入水中,塑料会漂浮水面。热水浸泡后紫菜可以轻易撕开,而塑料依然不容易撕裂。

③在燃烧之下,紫菜烧过后会变成粉末,留下烧焦毛发的味道。而塑料则会结成块状物,味道很刺鼻。

因此试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紫菜不可能用塑料去制成,因为其从形态还是到结构,本身有着很大的差异。

2.方便面致癌

方便面致癌的说法也流传很久,但这样的流传同样不靠谱。方便面作为淀粉类的食物,在制作的过程中,加热温度达到120摄氏度以上,的确会产生一种名为丙烯酰胺的物质,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神经毒性。

食物发霉,最好整个扔,别为了“省”,让癌症乘虚而入

但是丙烯酰胺只是二类致癌物,其致癌的风险远远低于酒精以及日常食用的咸鱼。更重要的是,方便面中的丙烯酰胺含量很低,本身不会对人体构成直接的致癌风险。

3.隔夜菜致癌

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往往是人们争论其是否致癌的关键点。食品检测行业曾对隔夜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以及细菌的含量做过实验。

实验发现,低温下保存隔夜菜24小时,亚硝酸盐的含量低于1mg/kg,对人体没有风险。常温下保存隔夜菜12小时,叶菜类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了20mg/kg以上。

此外,凉菜类比熟菜类隔夜保存更容易滋生细菌,而且常温状态下保存时,细菌数量也明显增加。

从致癌的角度看,亚硝酸盐如果超标摄入,会和身体内某些蛋白质生成亚硝胺类物质,从而增加致癌风险。但事实上,隔夜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并不能达到超标的量级。而且相比之下,隔夜菜中细菌含量的增加,食用后导致的急性肠胃炎或者腹泻,这才是更值得关注的。

食物发霉,最好整个扔,别为了“省”,让癌症乘虚而入

因此,从安全角度看,隔夜菜低温保存好于常温保存;凉菜类更容易滋生细菌不宜隔夜保存;隔夜饭菜分开低温保存有助于避免交叉感染;隔夜饭菜要加热食用有助于杀灭细菌。

4.甲醛蔬菜

现代城里人食用的蔬菜,在销售过程中都会用塑料胶带捆绑,有传言说其中含有甲醛对人体有害。事实上,捆扎蔬菜所用的胶带和生活中用到的透明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涂过粘合剂的塑料膜。而塑料膜和粘合剂都属于聚合物,在自然环境下存放较为稳定,降解释放出大量甲醛的可能性非常小。

甲醛是一种挥发性强、水溶性物质,菜在买回家前,甲醛就很难在蔬菜表面残留;买回家后,经过水洗烹调等步骤,就算有残留,也早已消灭殆尽了。所以,塑料胶带捆绑的蔬菜含有甲醛,食用后会中毒的理论不可以相信,更无需恐慌。

5.咸鱼致癌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此前就将咸鱼列为一类致癌物。咸鱼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产生N-亚硝基化合物,这会增加鼻咽癌的患病风险,而且食用的时间越长,患癌的风险越高。

但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判断致癌物为第几类,主要是依据此物动物和人体的致癌作用的证据是否充分,而并非毒性大小。也就是说,咸鱼虽为一类致癌物,主要是因为其中的N-亚硝基化合物对人体的伤害证据确凿,并非吃了咸鱼就会患癌。

食物发霉,最好整个扔,别为了“省”,让癌症乘虚而入

咸鱼的危险性与吃多少、什么时候吃有关,日常生活中偶尔吃一次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只是要避免长期大量的食用,警惕致癌风险的累积。

二、为何会出现这么多食物致癌谣言?

食物致癌的说法之所以广为流传,首先说明人们对自身的饮食健康还是很关注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人们只重视了结果,往往忽略求证过程,从而给谣言的流行提供了机会。

广西营养学会副理事长马力平教授表示,很多食品类的谣言将毒性和致癌性混淆了。食物储存不当确实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在被人体偶尔摄入的情况下,确实会导致身体发生不适,但并不会立刻致癌,所以偶尔误食的情况下,也不用过分担心。

其次,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某种毒性。而很多谣言恰恰是不谈剂量只谈毒性,比如某些加工食品中的非法添加剂,要达到一定的剂量才会对人体产生作用。而在没有剂量的前提下,很多有害物质即便摄入体内了,也会很快被代谢出去。

再者,还有一些谣言本身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完全就是空穴来风,这类的谣言只要稍微求证一下就能看到其漏洞百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关心饮食安全本身没错,但也不能因为谣言的存在,而陷入到草木皆兵的状态。

三、两大真致癌物,的确要防范

霉变食物

发霉的食物,不管是肉类还是蔬菜类,都会产生各类毒素,而且都会引起腹痛、呕吐、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

此外,发霉食物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有明确的致癌性。生活中,大豆制品、乳制品以及其他食物如果储存不当,都会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人体摄入1mg可致癌,摄入20mg可以理解死亡。

黄曲霉毒素被列为一类致癌物,对血液、肝脏、消化以及免疫系统的破坏性极强。

食物发霉,最好整个扔,别为了“省”,让癌症乘虚而入

因此,为了避免危险,发霉食物一口都不能吃。

香烟

烟草具有明确的致癌性,其中含有亚硝胺、甲醛、多环芳烃苯(A)芘等69种致癌物,这类有毒物质存在于烟草燃烧产生的焦油和烟雾中。北京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副主任张联表示,吸烟与30%的癌症有关,吸烟可以使肺癌、口腔癌、喉癌、气管癌、胰腺癌、胃癌、宫颈癌、膀胱癌等发病率上升。

“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预防的”,如何才能科学防癌?

首先要远离致癌因素。烟酒、空气污染因素、紫外线过度照射、乙肝病毒等致癌性病毒的感染等,都是外部诱发的风险。此外,缺乏锻炼、肥胖、摄入过多肉类和腌菜食物、蔬果以及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属于内在的致病风险。

其次要关注身体出现的异常信号。癌症发病期间常见的信号为疼痛、肿块、体重下降、发烧、出血等,如果身体持续出现某些异常,应该尽早就医诊治。

食物发霉,最好整个扔,别为了“省”,让癌症乘虚而入

最后要建立起癌症的早筛意识。40岁以上群体,应该建立起定期防癌体检的意识。此外,有家族病史的群体、有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高危群体、高危发病区域和高危职业特点的群体,也都应该定期筛查。癌症体检所使用的检测手段主要有体格检查、抽血检查、影像检查、病理检查以及基因检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做到预防,因此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各种危险因素,构筑体检早筛意识,就是预防癌症的最好法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