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体检发现结节,老汉不以为意
老杨(化名)今年62岁,去年体检时,B超发现前列腺有个小结节,化验提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偏高。发现结节后,医生告诉老杨,需要择期进行穿刺检查,明确病情。
但由于自己没什么不适症状,还担心穿刺会带来痛苦,老杨有种“讳疾忌医”的心理,一直拖着没去复查。
02、确诊晚期,手术治疗救一命
半年前,老杨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症状,妻子觉得不能拖了,亲自陪他到医院就医。
在医院,老杨先接受PSA检查,结果为11.42ng/ml,大大超出正常值。随后,医生给他安排了前列腺磁共振,提示“前列腺左侧外周区有一1.2cm低回声结节”。
由于检查结果不乐观,医生建议老杨进行B超引导下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这回老杨不敢拒绝了,穿刺结果显示,老杨患上了前列腺癌中晚期,所幸的是,后续检查没有发现远处转移。
确诊后,医生立即安排老杨接受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很成功,老杨“捡回”一条性命,术后第2天就能下床活动,术后第6天便拆线出院了。之后,老杨需要接受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并且定期复查,减少复发几率。
*病例整理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一、被忽视的前列腺癌
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不算特别高,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六位,但遗憾的是,近七成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53.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龚侃主任介绍,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体检意识的提高,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持续增长,患者越来越多。
统计发现,前列腺癌的发病与年龄高度相关,年纪越大,风险越高,40岁以下发病率较低,40~59岁时发病率开始上升,60岁后发病率更会快速上升。
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跟其他前列腺疾病的症状相似,患者容易忽视,延误就诊。但它毕竟是恶性肿瘤,晚期发现可能已经远处转移,导致5年生存率降低至30%,生活质量下降。
二、哪些人易中招?指南给出答案
近日,最新的《中国前列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下称《指南》)正式发布,完善了我国的前列腺癌筛查、早诊早治建议。
数据显示,55岁后人群,前列腺癌的死亡率开始快速上升。《指南》明确指出,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肥胖、吸烟、过量摄入乳制品、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家族史等,并将以下3种人群定义为前列腺癌的高风险人群:
1.年龄≥60岁;
2.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
3.年龄≥40岁,且携带BRCA2基因突变。
对于高风险人群,该如何提前发现前列腺癌?
《指南》建议,年龄75岁以下、预期寿命10年以上的高风险人群,应每2年进行1次血清前列腺特异型抗原(PSA)检测。并根据检查结果,由医生给出进一步的检查或干预建议。
三、如有3种异常症状,需留意
南方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谭万龙表示,前列腺癌是一种“沉默的癌”,早期症状不易察觉,容易跟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混淆,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尤其是出现以下3种症状时,说明癌症可能找上门,要尽快就诊。
2025-06-03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1-24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