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徐金富 教授
每年11月12日是“世界肺炎日”。很多人误以为肺炎只是“重感冒”,或“咳嗽久了拖出来的病”,事实上,它是威胁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更是导致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死亡的主要感染性病因之一,不容小觑。

【科普讲堂·溯源肺炎】:哪些“元凶”会损伤肺部?
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导致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典型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等。常见病因及高危人群如下:
1.感染因素:最主要的“肺部入侵者”
(1)细菌性肺炎:以肺炎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受凉、劳累后易发作。
(2)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新冠病毒为主。婴幼儿易感RSV,感染后易喘息;成人流感后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加重病情。
(3)支原体/衣原体肺炎:好发于5-14岁儿童及青少年,初期似感冒(低热、干咳),易误诊,未治者咳嗽可能持续2-3周,甚至引发心肌炎、脑炎。
(4)真菌性肺炎:念珠菌、曲霉菌等攻击免疫力低下人群,如长期用抗生素、糖尿病控制不佳者、艾滋病患者、肿瘤化疗或器官移植后人群。
2.理化因素:易被忽视的“肺部伤害”
(1)放射性肺炎:胸部肿瘤(肺癌、食管癌)放疗后1-3个月出现,表现为干咳、气短,严重者发展为肺纤维化。
(2)化学性肺炎:误吸汽油、农药、胃酸(如胃食管反流患者夜间反流),或长期暴露于二氧化硫、氯气(如化工厂工人、环卫工人),灼伤气道和肺泡。
3.高危人群:这些人更需警惕肺炎
(1)免疫力薄弱群体:2岁以下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65岁以上老年人(免疫功能自然衰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如器官移植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
(2)合并基础病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患者,肺炎可能诱发基础疾病急性加重。
(3)生活习惯不良者:长期吸烟、酗酒、长期卧床者(咳嗽无力,痰液易淤积在肺部,引发“坠积性肺炎”)。
【科普讲堂·识别警报】:身体出现这些信号,可能是肺炎!
1.典型症状:多数人共有的“肺炎信号”
(1)持续发热(≥38℃)、寒战,或低热不退。
(2)咳嗽、咳痰(多为脓性痰),胸痛、胸闷。
(3)胸痛、气促或呼吸困难,走动即喘。
(4)全身症状:乏力、食欲减退、头痛或肌痛。
2.特殊人群症状:容易被误判的“不典型表现”
老年人:症状多不典型,可能无高热、剧烈咳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不振、反应迟钝、气短加重。
3.以下“红旗信号”需立即就医:
(1)持续高热≥39℃或体温异常波动超过3天,服用退热药后体温无明显下降,伴精神萎靡或嗜睡。
(2)明显呼吸困难、紫绀、意识障碍。
(3)咳出大量带血痰,或胸痛剧烈影响活动。
(4)儿童出现鼻翼煽动、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
(5)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病、肿瘤、糖尿病等)且症状加重。
【科普讲堂·科学诊断】:医生如何明确“是否为肺炎”?
肺炎诊断需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综合判断,并结合病原学证据。
1.基础检查:初步筛查肺部情况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有助于判断感染程度与性质。
(2)影像学检查:胸片可作为初筛;胸部CT更敏感,可见斑片状/段叶性浸润影等。
(3)微生物学检查:痰培养+药敏试验、血培养、咽拭子病原学检测等。
(4)血气分析:判断是否合并呼吸衰竭,用于评估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情况,指导氧疗与呼吸支持。
2.鉴别诊断:避免与这些疾病混淆
(1)与普通感冒/支气管炎鉴别:后者无肺部实质炎症、胸片正常,症状1周内缓解;肺炎症状超1周,且伴有呼吸困难、胸痛等表现。
(2)与肺结核鉴别:后者有午后低热、盗汗、体重减轻,咳嗽超2周,胸片病变多在肺尖,痰找结核杆菌阳性,普通抗生素无效。
(3)与肺癌鉴别:肺癌患者多为长期吸烟者,咳嗽伴痰中带血(少量、持续出现),无急性感染症状,胸片或CT可见“肺部肿块”,抗生素治疗无效,需进一步做支气管镜或肺部穿刺活检确诊。

【科普讲堂·规范治疗】:肺炎能治愈吗?怎么治?
肺炎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完全康复。治疗需遵循“明确病原+合理用药+个体化支持治疗”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
1.治疗核心原则:针对病因、缓解症状
(1)细菌性肺炎:可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类(如头孢呋辛),轻中度肺炎疗程5-7天,勿擅自停药/换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针对性抗生素,重症患者联合或升级。
(2)病毒性肺炎:针对病原选择抗病毒药物(如流感季节尽早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3)支原体肺炎: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红霉素),成人7-10天;若对大环内酯类耐药,可选用多西环素(8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左氧氟沙星等(18岁以上成人)。
(4)真菌性肺炎:免疫低下患者在排除细菌/病毒后,可考虑抗真菌治疗,需专科评估。
2.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1)充足休息与营养,保持水分摄入,室内通风。
(2)退热镇痛需规范使用,避免过量。
(3)呼吸衰竭者给予氧疗,必要时无创/有创呼吸支持。
(4)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衰等)。
3.特殊人群的治疗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禁用喹诺酮类(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喘息可雾化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抗炎缓解气道痉挛。
(2)老年患者:兼顾基础疾病,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如头孢类与降糖药同用可能致低血糖);意识混乱、休克者立即住院,纠正电解质紊乱。
(3)重症患者:转入ICU抗感染、器官支持(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疗程2-4周;康复后需肺功能训练(腹式呼吸、有效咳嗽)。
【科普讲堂·主动预防】:远离肺炎的“五大防护措施”
肺炎是“可防可控”的疾病,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1.接种疫苗:为肺部“穿上防护衣”
(1)老年人:65岁以上接种PCV13/15后可接种PPSV23,间隔≥1年;如有慢性病或免疫缺陷,可遵医嘱在≥5年后追加一次PPSV23。
(2)高危人群: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免疫缺陷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接种灭活疫苗(避减毒活疫苗)。
2.做好个人卫生:阻断传播途径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洗双手20秒以上(手心、手背、指缝、指尖),避免用手揉眼睛、摸口鼻。
(2)科学戴口罩:冬春季、流感季或去人群密集处(商场、医院),戴医用外科口罩,潮湿/污染后更换。
(3)保持通风:家中、办公室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雾霾天可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避免与呼吸道患者近距离接触。
3.增强免疫力:提升身体“防御能力”
(1)合理饮食:清淡易消化,保持均衡饮食,多样化摄入蔬菜水果与优质蛋白,减少高油高盐。
(2)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天睡7-8小时。
(3)适度运动:老年人每周3-5次温和运动(散步、太极拳),每次30分钟。
4.保护特殊人群:重点守护儿童与老人
(1)儿童:少去密集、污浊场所;家人感冒需隔离、戴口罩。
(2)老年人:冬春季保暖,控制基础病,定期体检;长期卧床者定期翻身、拍背,助痰液排出。
5.避免危险因素:减少肺部“伤害”
(1)戒烟:吸烟者肺炎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避免二手烟。
(2)远离有害环境:减少粉尘、有害气体暴露,特殊职业定期查肺功能。
(3)及时治疗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勿滥用抗生素,及时就医,避免进展为肺炎。
【结语】:让“早预防、早诊治”成为共识
肺炎可防可治。通过接种疫苗、改善生活方式、关注早期症状并规范就医,我们能够显著降低发病率和重症风险。世界肺炎日,让我们共同行动,守护每一次呼吸。
请把这份科普指南传递给家人和朋友:给孩子按时接种疫苗,帮老人做好保暖和体检,自己养成勤洗手、不熬夜的习惯—每个人的小小行动,都是守护呼吸健康的重要一步。若出现肺炎疑似症状,可前往正规医院呼吸内科就诊,或通过参与联合科普的医学平台查询专业信息,让科学成为抵御肺炎的最强防线!

上海市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三级优秀单位,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单位,中国支扩联盟执行主席单位,中国咳嗽联盟副主席单位,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创新型现代化呼吸专科。科室设立“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咳嗽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支气管肺癌”、“睡眠呼吸暂停”、“危重症医学”等亚专科。科室拥有无创、有创呼吸机、多导睡眠监护仪、肺功能检查仪、电子支气管镜、胸腔镜、床边心电监护仪和除颤仪等先进临床仪器及设备,具备各种成人呼吸疾病的诊疗技术。介入方面,我科常规开展:1.无痛支气管镜、荧光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技术、支气管镜下冷热消融、支气管镜下气道球囊扩张术、支气管镜下冷冻肺活检、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难治性气胸支气管镜下活瓣封堵手术、支气管镜下支架植入手术、硬质气管镜技术等;2.内科胸腔镜检查及活检;3.CT引导下经皮肺结节活检术、肺结节冷冻及射频消融术。
【专家档案】:

【徐金富】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同济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侯任主委,国家杰青、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上海市银蛇奖等荣誉。
主持国家级项目1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2024)等。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Lancet Digital Health》《Nature Immunology》《AJRCCM》《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EMBO Molecular Medicine》等顶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及软著9项;主编或参编《中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等20余项行业指南,推动支气管扩张症规范化诊疗体系建设。
长期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与研究,尤其擅长肺部感染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哮喘的规范化诊治,以及肺纤维化、肺部结节与阴影的鉴别诊断。其团队在支气管扩张症与肺部感染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导开展多项国际前沿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推动精准化诊疗体系的建立。多次参与国家重大呼吸疾病防控策略制定,为复杂肺部感染及疑难危重症的救治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门诊地址】:上海市普陀区新村路389号上海市同济医院


2025-11-12

2025-11-12


2025-11-10

2025-11-10

2025-11-10

2025-11-10

2025-11-10

2025-11-10

2025-11-07

2025-11-07

2025-11-07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7

2025-11-07

2025-11-03

2025-11-03

2025-11-03

2025-10-29

2025-10-29

2025-10-29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