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大名”,很多人应该都听过,因为它的发病率太高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当中(18岁及以上)糖尿病患病率为10.4%,也就是每10个成人当中就可能有一个“糖友”。
而让人头疼的是,如果没有及时控制住血糖,患者常常面临双目失明、足部残疾、肾衰竭等多种危险的困境,所以对于糖尿病必须及时治疗。
而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暂时并没有可以完全治愈的方法,所以不少患者需要依靠长期打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所以,今天就趁此给大家普及一下胰岛素的相关知识。
得了糖尿病,一定要打胰岛素吗?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胰岛素是什么,有什么用。简单来说,它就是人体分泌的一种降糖物质,可以对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进行代谢。
而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先天不足,再加上营养过剩、超重等后天因素导致致使胰岛负荷过重,工作效率降低引起的。所以,打胰岛素可以帮助降低血糖。
那么,血糖飙到多少需要打胰岛素?这个情况要因人而异,因为要不要打胰岛素并不是单纯取决于血糖的高低为标准,比如服用降糖药无效也可以打胰岛素,而这不是看血糖高低,再加上每个医生掌握的尺度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只要空腹血糖超过10mmol/L以上,饭后2小时血糖超过15mmol/L以上,都符合打胰岛素的指征。
不过,以下6类人群建议及时打胰岛素:
1、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患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及时通过打胰岛素纠正血糖,不然很危险。
2、着急手术需及时控制血糖的患者:这时可通过胰岛素快速调整血糖,利于术后伤口愈合。
3、口服降糖药无效的患者:药物多作为首选,如无效也建议打胰岛素。
4、1型糖尿病胰岛素数量绝对缺乏:这种情况基本都会建议终身打胰岛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维持生命。
5、还未分辨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如还没区分是1型还是2型,多先给予胰岛素治疗,等血糖平稳确定分型后在据情况调整方案。
6、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儿童,因为长期服药产生的不确定性更多,风险更大,所以会建议打胰岛素。
如果属于上述这些情况,建议遵从遗嘱,按时打胰岛素,将血糖调整到正常范畴,以免长期处于高糖状态,危害健康。
糖友注射胰岛素,要避开5个雷区
雷区一:从来不调整胰岛素剂量
打胰岛素跟吃药一个道理,都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再根据血糖状况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而不是一开始设置的多少就一直是多少。
雷区二:重复使用一次性针头
不少人本着节省的念头,会重复使用针头,但针头是一次性的,多次使用不仅会导致针尖变钝、出现缺口和倒钩,加重疼痛,影响胰岛素吸收,还会增加感染和断针的几率,所以建议患者务必遵守针头“一针一换”的原则。
雷区三:注射前不注意排气,注射完毕后立刻拔针
在注射胰岛素之前,一定要注意将空气排空,不然可能导致剂量不准,影响到对血糖的控制;而注射完成后,不要着急拔针,建议停留10秒左右,可让胰岛素更好的分散与组织内,控糖效果会更好。
雷区四:长期注射同一位置或部位
盯死一个位置注射,这样很容易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从而影响后期注射时药物的吸收率,所以建议大家要有计划的注射部位轮转。
雷区五:没选择最适合的胰岛素类型和注射时间
胰岛素类型有很多,包括速效、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类型的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时间等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短效胰岛素一般餐前30分钟注射,而长效一般3-4小时,所以注射前一段要了解清楚,以免因打错胰岛素,而影响血糖控制,甚至出现低血糖。
同时,由于长期需要打胰岛素,所以肯定家里也会备着一些,存放时也要有所注意,以免影响药效。
胰岛素存放注意事项:
1、还没拆封的胰岛素应放置于冰箱的冷藏室,温度控制在2℃~8℃,温度过高可破坏其活性,影响药效;而要是开封的胰岛素应放在室温(低于25℃)下存储,尽量在28天内使用完,过期作废。
2、对于冰箱内的具体存放位置,以冰箱温度平稳的位置为宜,像冰箱后壁温度太低,影响活性;而冰箱门开来开去,温度变化会影响药效。
总的来说,胰岛素注射、存放有很多讲究,所以大家要注意避免这些雷区,以及了解正确的存放方式,以免影响药效,不利于血糖控制。
长期注射胰岛素,4个副作用要了解
对于长期打胰岛素,很多人都有着同样的担心,那就是副作用,比如注射会不会上瘾等,那么打胰岛素都有哪些副作用呢?
关于注射胰岛素是否会上瘾这个问题,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2025-06-03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2-05
2025-01-24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