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常见疾病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logo

banner
大众健康网 > 专题 > 资讯 > 中国新闻周刊 :医药采购试点背后

中国新闻周刊 :医药采购试点背后

发表时间:2019-06-24 11:24:27 来源:互联网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是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一句台词,但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残酷的现实。

数据显示,全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所有贫困户中占比44.1%。一旦家庭中有人罹患大病,高昂的医药费很可能将他们阻挡在生命大门之外。

以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的肺癌为例,不同的治疗方式,费用虽然有差别,比如手术治疗费用在3万-8万不等,化疗一个疗程0.7万-1.2万(一般4-6个疗程),就算是已经加入医保的放疗和靶向治疗,费用也在每月万元以上。少则几万、几十万,多则上百万的治疗费用,让“看病贵”成为扎在大多数患病家庭身上的一根刺。

图/图虫创意

近年来,为解决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国家医药改革不断深化。继去年出台抗癌药零关税、将17种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目录之后,今年3月,由国家医保局组织的“4+7”城市带量采购在11个城市全面启动试点,目标直指对既往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进行变革,要让百姓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更高的药品。

所谓“4+7”是指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7个副省级城市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带量采购”是本轮试点的关键词,就是在采购时明确采购数量,以量换价,使得药价降低,并引导医院规范用药。为此,国家专门成立联合采购办公室,实施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

中标药价格“断崖式”下降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提出在上述11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即“4+7”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规定,要按照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某药品总用量的6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通过大量、确定的采购量来换取更低的药品价格。

带量采购在中国并不是首次出现,早在2014年底上海就开始了第一批带量采购试点,目前已完成三批,一共27个常用药物品种被纳入。“4+7”带量采购就是以“上海模式”为首选蓝本进行试点,并做了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和完善。

相比“上海模式”,“4+7”政策性更强,以强有力的指标规定保证合同采购量。事实证明,这次由国家牵头组织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被认为是“国家医保局组建以来最大手笔,也是医改至今罕见的大动作”。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朱惠莉说,“这次涉及的面广,而且都以高价药为主,幅度下降非常厉害。”

本次试点,31个品种参与报价,25个品种最终中选,包括22款仿制药和3款原研药。整体平均降幅52%,最高降价96%,药品堪称“断崖式降价”。

从中标药品种类来看,包括心血管系统药物10种,神经系统药物7种,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各3种,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和骨骼肌肉系统药物各1种,涉及的都是需求量较大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药物。这将为我国近3亿人口的慢性病患者带来最直接的获益。

原研药易瑞沙

以中标的唯一一款肺癌靶向药易瑞沙为例,降幅达76%。上海的沈先生去年7月在体检时发现肺部有多发病灶,后诊断为肺腺癌,医生建议服用靶向药易瑞沙治疗。但当时2280元/盒的易瑞沙,每个月花销近7000元(三盒用量),医保结算后自费承担也要近三千,于是考虑再三后沈先生一家选择每个月自费一千多的化疗。3月20日,上海市正式实施“4+7”带量采购政策,更新后的易瑞沙价格为547元/盒,医保报销后为218元/盒,这让因化疗副作用大而已经停止治疗的沈先生重燃希望。

“作为原研药,这一价格非常有竞争力,即使是与印度仿制药相比在价格上也具有优势,几乎对国内所有的EGFR突变患者在可及性上都提供了保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从走访上海、北京等地多家医院获悉,很多人都表示没想到此次药品降价幅度如此之大。正因如此,因为存在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药价相差几十甚至几百倍,目前已经出现试点地区医院病人明显增加,据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许青介绍,截至目前该院病人的数量和拿药回去的数量增加了50%。

执行成效初显

动作密集,快速有效,是“4+7”带量采购的特点。前期经过五个月的招标、公示、信息更新等准备工作,“4+7”带量采购启动仅三天后,药品集中采购总量达到4.38亿片支,总金额5.33亿元,已完成约定采购总量的27.31%。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这个数字超出了预期。”

厦门是全国首个“4+7”中选药品落地集采和使用的城市。3月15日,厦门市各试点公立医疗机构启动中选药品采购工作,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了中选药品的首单采购。5月15日,厦门25种中选药品采购总数量1267万(片/支),已完成该地区协议采购量的59%,这表明,仅仅两个月厦门就完成了全年近六成协议采购量,速度不可谓不快。

“4+7”试点办负责人曾表示,确保中标药品进入医院并获得优先使用,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成败的关键。从目前执行两个月的情况来看,多地医院主要负责人透露,执行情况不一,但整体效果良好。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在医院大厅、各科室展示“4+7”带量采购政策 图/刘焕

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为例,该院副院长王海英介绍,全院职工达成共识,首先召开医院药事委员会,将“4+7”的品种纳入医院目录中,从上到下进行充分宣传、培训,包括入科室一对一宣传、展板展示等,让医务人员透彻地理解政策。同时,进行信息系统的改造,更新和维护中标药价格正确、对中标药物进行标识,确保利于医生在开处方时的第一选择,及时对改价前后住院病人医药费结算等;日常管理实时跟踪用药数量变化,保障中标药采购畅通……“根据北京市卫健委要求,我们按月分配额度,目前按计划进行,效果不错的。”王海英表示。

对于“一年内是否能完成指标”问题,多位医院内部人士表示,目前是一个过渡期,可以引导,但不能过多干预和强制。而有些药品因品种较多,尤其是专科性强的医院,考虑到病人用药依赖性、实际病情、药物可及性(中选药仅25种,并不能辐射到全部疾病领域)及医生开处方习惯等,仍在缓慢推进。

朱惠莉表示,会鼓励医生优先使用中标产品,“根据科室以往使用情况,对相关科室医生有一定使用量的考核。”她认为,政策落实中要考虑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要有一定的行政制度来保证,但不能硬来。“药品降价并不影响病人治疗方案”,要实行比较理性、有效的管理方式,而不应该是“一刀切”。

在一位上海专科医院医务部负责人看来,这次药品降价“全社会都是有触动的,无论是对医院、对老百姓、对药企,甚至于对社会”。随着“4+7”带量采购试点工作稳步进行,这项“触动存在已久的药品流通领域格局和秩序的改革”带来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未来趋势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特需诊疗部药房窗口 图/刘焕

中标药企以低价换取在试点地区60%-70%的市场份额,不仅实现患者获益,对药企来说,能够在国内医药市场竞争中保留市场份额,同时相应缩减营销费用,向低毛利+低销售费用模式转变。

“4+7”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副主任龚波在采访时说,“药价下降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就会提升。多余出来的资金,可以用到新纳入医保范围的创新药品上,还可以用于适当调高目前偏低的医生手术费用,这样整个机制都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给原研药和仿制药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带量采购的基本门槛是通过一致性评价,即满足国家要求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截至2月10日,已有180个仿制药产品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未来,随着更多药品纳入,必然加大企业间的竞争,原研药为换取市场份额选择降价,仿制药也将加速一致性评价的进程。同时随着药品大规模降价,也倒逼药企研发创新药,毕竟仿制药已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这样形成行业闭环,不仅有助于促进药价回归合理水平,还将推动药品行业实现转型升级,对整个医疗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