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常见疾病 |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logo

banner
大众健康网 > 专题 > 资讯 > 人物专访| 谢敏:一个北大医学博士跟一根草的“死磕”

人物专访| 谢敏:一个北大医学博士跟一根草的“死磕”

发表时间:2022-03-04 14:22:12 来源:互联网

按语:一个北大西医学博士半路出家去研究中医,已经够人遐想半天了,接着她又第二次“转身”——毅然从国内首屈一指的西苑医院辞职,跑去山里种艾草。谢敏博士所作的这些事,除了执著的个人情怀,她在用中医药,特别是研究创新艾灸防病治病过程中,对于一些常见病症的看法、医治,尤其是针对亚健康人群的诊疗,对我们普通人所关注的自身健康来说,都具有很现实的针对性和启发作用。

以下为采访实录——

1. 学无中西:一个双重出走者说

《健康报》:就我们所知,您之前并不是学中医的,而是学西医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您最终选择了中医?

谢敏博士:对,我本科读的就是西医,在北大医学部读硕士、博士,也都是西医专业,一直在研究白血病。那为什么最后“半路出家”选择了中医,现在想来,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就是有一年,我的颈椎病很厉害,多年的读书学习加上长期的伏案工作,颈椎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竟然到了随便扭动一下脖子都会头晕恶心的地步,工作和生活都严重受影响。

我一开始看的自然是西医。结果,效果在我身上都不是很理想,包括牵引什么。有的医生就说,你也可以去看一下中医,让他们给你扎一扎针看有没有效果。尤其我们隔壁科室的一个主任大姐,知道我颈椎不好后,也竭力让我去看中医。

结果到了中医综合楼,他们问了一下我的症状,拿起片子看了一眼,就给我扎针。当时我非常惧怕扎针,就抱着来都来了索性试一试的心态,指着自己感觉最严重的左面跟他们说,那就先给我在这个地方扎几针吧。谁知扎完立刻就感觉轻松了许多,而且头里面好像一下也清亮了起来。

扎完他们还给我在额头的部位灸了灸,当时就有一种很神奇的感觉,明显地有肿胀感,像鼓起了一个包似的那种气胀感,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当灸到你感觉不到包了,你就好了。

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中医的神奇,就那么扎几针,用一个东西再“烤一烤”就好了很多,它的治病机理是什么?如果治其他的病,它还有什么跟西医截然不同的方法?因为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这件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健康报》:那这种触动具体是什么,以及当您进入中医这一行后,怎么看待中医和西医?

谢敏博士:这个倒也很直接,因为我是医生,会本能的在临床病例上开始思考。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消化科主任,病人大多是胃胀、嗳气、疼痛等消化道的一些疾病,去看西医,各种的化验、内窥镜都没问题,但是它就是不容易治好。结果他问诊完给开几副药,病人吃下去就好了。这就促使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有一些东西是西医所没有看到的,是西医的盲区?还有患者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中医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不同的病人和病症,中西医的区别和各自的优势在哪里等。各种综合因素叠加在一起,最终促使我决定去转学中医。

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在我内心,严格来说其实是没有中西医之分的。我们现在探讨的中医和西医,本质上是两种治病救人的不同思维和方法,包括我现在研究中医,采用的有些方法就是西医的方法。在我眼里只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我看重的是具体的方法,所谓学无止境,医无止境。我个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去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医生吧。

《健康报》:那您学成后为什么又要从西苑医院辞职出来“单飞”呢?那里可是中国第一流的中医医院。

谢敏博士:确实,西苑医院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中医医院,国家级名医大家云集,我在那里获益匪浅,学习和吸收到了宝贵的中医知识,甚至说是一种中医的文化、思想。

但是,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发现很多病人都是出现了严重的症状,或者说病得严重时,才急着到医院来寻求医治。这个时候,真要发生了器质性病变,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医生来说,都需要很大的付出,而且有的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可能医生按现在的医学发展水平,尽了全部的努力最终也无济于事。

那么,如何把疾病预防在即将发生又未发生的时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比如,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亚健康,愈发普遍的“三高”问题,各种日常饮食结构和缺乏运动,以及工作压力大导致的现代“病”,这些病症经过前期良好的干预都是可以消除的。

但对于医院和医院的医生们来说,每天病患爆满,第一时间要救治的人都忙不过来,根本顾不上走到前端去开展预防性的诊疗。

如果能把治病救人的“战场”前移,做到事半功倍,那我为什么不去做呢。况且,预防和调理一直是中医的强项,所以,经过慎重的考虑后,我就从那里辞职离开了。严格地说,也不能叫“单飞”,我一直跟院里的老师、同事们保持着联系,经常会分享一些我这里的情况,包括病例、社区的情况等,他们也会给出一些参考意见,就像我专业技术上的“娘家人”似的(笑)。

2. 追根溯源:我为什么“死磕”这颗草

《健康报》:中医博大精深,您为什么要聚焦于艾草的研究,甚至跑去山里种艾草?

谢敏博士:在学习和研究中医的砭、针、灸、药、推拿、拔罐等疗法时,我发现其中艾灸的巨大实用功效被逐渐埋没了。其实早在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里就对它赞誉有加地说:艾灸则通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

还有众所熟知的药王孙思邈,他在《千金要方》光记录的艾灸方法就达到了400多条。学界有很多人认为,孙思邈在那种历史年代能活到一百三、四十岁,恰恰是自身践行中医防病治病的结果,他发明的足三里灸法对后来的中医外治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艾灸的原理是什么,是热么,是草的药效么?古今艾灸有什么不同,包括艾草是一样的么,南北方的艾草有什么不同,人的体质又有什么不同等,这就促使我要用当前科学的、专业的态度把艾灸“捋”一遍,研究这根草甚至成了我这些年的一个执念(笑)。

当我们把这些问题研究得越来越清晰时,自然就会落实到亲自培育艾草上,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艾灸的源头,艾草的品质上不去,疗效自然也上不去,甚至不同地方的艾草,用来做艾灸都是有很大差别的。

《健康报》:在艾灸的具体研究应用当中,您有哪些新的发现呢,或者说它有哪些您之前意想不到的作用?

谢敏博士:这个问得好。最大的一个突破性认识,就是发现艾灸对亚健康和大多数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上比其他方法更有效,而且简单。比如一个高血脂患者,不吃药不扎针,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高质量的灸治,就会慢慢的把血脂降下来。除了这些司空见惯的,还有一个HPV感染患者,在别的医院一线二线药都用了也不管用,来我们这里经过几个疗程的艾灸,就实现了转阴,而且一直没复发。

还有一个患者,是一个多方求治的膝关节病患者,吃药和打玻璃酸钠也只是暂时缓解一下,过后照样疼到走不了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抱着死马权当活马医的态度拄着拐杖来找我们的。我们确定了艾灸方案后,只灸了不到一周就起了作用,无论是疼痛度,还是活动受限程度,患者本人感觉到了明显的缓解,此后坚持了不到半年的艾灸,基本上恢复了发病前的健康状态。

再举一个大一点的,是一个政府监测到的例子,就是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它在2017年开始推行“全民艾健康”计划,结果几年下来,数据表明,在全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艾灸使用率达到85%以上时,76%的人身体健康实现了好转,73%的患者医药费支出实现了下降。这就进一步说明,不论是治病防病,还是控制全民医疗成本支出,艾灸都潜在巨大医疗优势。

3. 正本清源:要让艾入寻常百姓家

《健康报》:现在,在艾灸的研发和运用上,您和您的医学团队在做着哪些工作?

谢敏博士:首先,就是循序渐进地去做艾灸的科普推广工作。跟它神奇疗效匹配的,艾灸自身还呈现出一个巨大的推广价值。这个一下不好理解,就拿扎针和开药来举例说吧,它是有一个专业壁垒搁在那里的,普通人是突不破的。但艾灸不一样,对一个患者来说,只要我告诉他对应着哪些症状“烤”(灸)哪些部位,他是完全可以按着我教给的操作自己实现的。我们只须研发和提供简单好用的辅助工具,和不同配方、规格的艾条就可以了。只有这样,艾灸才能真正进入到寻常百姓家,为他们身心健康提供医护作用,也是最理想的一个结果。

然后,就是寻艾、选艾、培育艾。这几年我们遍访艾灸领域的专家学者,不光关注国内的,还跟日本韩国等亚洲的业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深入的探讨,在坚定我们怎么做的同时,我们还到蕲春寻源,几乎走遍了中国的艾草产区,从药学、种植学,乃至地理气候学的角度对艾草进行探究。

最后我们在河北省东北部,外联辽蒙、内接塞罕坝的一个京津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区内,选定了一块区域种植艾草,联合业内多家学术、科研、医疗机构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自己的艾灸产学研基地,从根本上解决了技术研发和艾草质量问题。前面讲过,现在药材市场上良莠不齐的艾草品质,是影响艾灸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突不破这个瓶颈,那艾灸的其他问题都将无从谈起。

《健康报》:目前来说,艾灸研究和开发带给您的收获是什么?

谢敏博士:目前么,基本上全是投入,巨大的精力、人力,以及物力投入(笑)。本质上,我在艾灸上做的是一个正本清源的事情。因为在实际当中,艾灸的采用率并不算高,经常是针灸科室用来治一下疼痛什么的,用得最多的反倒是一些美容院、养生馆这种非正规医疗机构,用得也不系统,或者不正确。实际上艾灸这个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方法,基本上算是被丢弃了的。

做艾灸的继承和研究,是我一个西医博士出身的中医,在新的层面上进行融会贯通,用中医哲学思维和现代科学方法为更多患者进行更好、更便捷地服务的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尝试,我能参与这一具有使命性的过程,说情怀也好,说追求也好,都是一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自我认可吧。

《健康报》:最后一个问题,其实也不能说是问题,(笑)就是您作为一个这样的医生,对于我们上班族或者说普通人群有什么建议么?

谢敏博士:是要你们都去尝试一回艾灸么?(笑) 当然,感兴趣的不妨去试一试。回到上班族和大部分普通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上,当身体出现不舒服的时候,除了做西医的检查之外,每个人都应该去看一次中医,中西医可能各自有各自的办法和疗效,评估后择优而取最好。

再就是关注自己可能出现的亚健康问题,一定要重视好。前面我们提到的孙思邈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上工医未病之病”;还有《黄帝内经》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最好的医生并不是能治好病,而是能预防住病。

这个理念放到普通人身上也一样重要,特别是到了一定年龄后,当身体机能跟更年轻时相比有了变化的时候,就要有积极的预防疾病意识。所谓的亚健康,就是我们身体的一种预警,告诉你,你再不关注我,我就真顶不住了。这个时候不要犹豫,不能有得过且过的心理,也不能麻痹大意,说没事,我还年轻,而是应该赶紧去做一个检查,把小毛病消除在萌芽状态,才是对自己负责。

《健康报》:好的,谢谢您能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这次采访。

谢敏博士:不客气,也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推荐阅读